沉痛悼念我刊编委沈祖炎院士
发布人:songqg 发布时间:2017-10-13 16:33:39  浏览次数:2263次
【字体: 字体颜色


  我国著名土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刊编委沈祖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 201710112106分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82岁。沈祖炎先生告别仪式定于20171015日上午930分在上海龙华殡仪馆1号大厅举行。当天上午8点在彰武路君禧大酒店门口、赤峰路200号同济大学校内停车场有专车前往。

  沈祖炎院士1935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并留校任教,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兼任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及评估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工科院校科学技术委员会土木学组组长、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副理事长、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美国结构稳定研究会委员会委员、国际桥梁与结构协会钢木结构委员会委员、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等职。

  沈院士从事钢结构领域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工作60余年,在高层建筑钢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和弹塑性稳定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在高层钢结构方面,提出了静力及动力非线性分析统一计算方法、高层钢结构空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和空间弹塑性整体稳定计算方法,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高层钢结构设计规范;在大跨度空间结构方面,提出了能够考虑几何初始缺陷的网壳结构大位移弹塑性稳定分析方法、空间网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方法和网格结构节点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在结构稳定理论方面,建立了计算结构非线性稳定极限承载力的统一力学模型,提出了全新的数值积分分析法,推导出了能考虑初始缺陷的非线性曲壳单元和大位移大转角弹塑性刚度方程,为中国钢结构学科的发展和工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沈院士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钢结构学》、《钢结构基本原理》等著作近20部,主编上海市《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暂行规定》并参编有关的规范、规程14部;主持4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20余项重大工程项目的结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研究成果为国家大剧院、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体育场、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广州新体育馆、南京奥体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高层建筑钢结构成套技术”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空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动力性能的研究”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钢结构框架体系分析理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获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沈院士长期坚持第一线的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编写教材12部,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为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持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土建类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实践课题硕果累累,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沈院士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上百名,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6年获全国“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沈院士作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的编委,一直以来十分关心和支持《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的发展,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前辈而深感悲恸!如今,斯人已逝,音容宛在。然而箕裘不坠,薪火相传。我们将秉承先生的嘱托与期望,努力推进中国土木工程行业不断前行!
  愿沈院士一路走好!